純化水系統(tǒng)中的消毒劑殘留如何處理?
純化水系統(tǒng)消毒劑殘留比較
在使用二氧化氯滅菌方法進行滅菌處理時,需要將貯存罐與管道中的二氧化氯消毒水放凈,再重新制備新水約200.0升,在純化水系統(tǒng)中循環(huán)15.0min~25.0min,在系統(tǒng)的終端回水口位置進行取水,控制取水量為50.0ml,測試水體的電導率。在此基礎上,按照相同的操作步驟進行滅菌管道的沖洗,直到取水的電導率檢測結(jié)果滿足1.0×105Ω·cm條件后,記錄此過程中的沖洗耗時。在使用臭氧進行純化水系統(tǒng)的滅菌處理時,按照上述論述內(nèi)容完成滅菌處理。
在滅菌過程中,純化水系統(tǒng)當中限流的臭氧消毒劑能夠完全分解在水中,因此針對其殘留問題的比較,選擇將完全分解的時間作為評價指標。完全分解的時間越短,說明純化水系統(tǒng)當中殘留的消毒劑越少;反之同理。在實驗過程中,同樣要求完成對200.0升純化水的制備。在制備過程中,將循環(huán)水泵打開,并在管線當中持續(xù)循環(huán)20分鐘,在隨機三個位置上獲取水樣。在停止對臭氧的供應后,將管路內(nèi)部安裝的紫外燈打開,并完成對水中臭氧的分解。最終在總回水口利用碘量滴定的方法完成對臭氧殘留的檢測,待無法檢測到臭氧時,記錄這一時刻時間,并利用這一時刻時間與添加臭氧時刻時間相減,得到臭氧完全分解時間,并將這一數(shù)值作為消毒劑殘留物分解的時間。
最后針對巴氏消毒滅菌方法,將純化水加熱到80°C以上,并將升溫時間控制在50min~60min范圍以內(nèi),循環(huán)保溫時間為50min,完成在高溫條件下滅菌。整個消毒滅菌過程不需要消毒劑,故消毒滅菌后無殘留,只需將水冷卻排空,再重新制水使用即可。
通過上述實驗操作,完成對三種滅菌方法滅菌過程中消毒劑殘留的比較,通過分析對比二氧化氯沖洗耗時、臭氧分解耗時和巴氏消毒清楚殘留時間,三個時間指標數(shù)值越大,則說明殘留越不容易清除,三種滅菌方法的消毒劑殘留問題嚴重程度從輕到重的順序依次為:巴氏消毒<臭氧<二氧化氯。